『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

 

好好看的科普(?)書,會讓我想起高中的歷史老師與地理老師 (正面意思)

至於為什麼不是國中老師,因為國中我只會想到江南二穫稻茶區跟有夠難抄的歷史筆記...

 

這本書以這個問題為開端,展開其他角度上的推論,以及利用較近代的一些島嶼文化發展來做為佐證資料

或許每個人被問到這個問題,直覺就是"白人就比較聰明厲害吧"這種充滿偏見的直觀想法

明知道可能是不正確的,但又無法明確的提出其他說法

 

整本書看下來,主要重點可以放在"農業發展"上

各地人種剛開始發展一定是先是狩獵-採集的生活型態,之後才會慢慢轉變成農業社會

但在發展初期,農業並沒有比較輕鬆,初期狩獵-採集的收穫遠比農業豐碩

現在看似理所當然的農業社會,也是經過人擇逆轉了天擇方向

原本不適合在自然中生存、占少數的劣勢品種,反而利於人類採收食用,被我們挑選下來

而是否容易被人擇而篩選就得視該植物基因表現,有些表現只受單一基因影響就很好被選擇下來,若否則可能至今仍然只有野生物種

又或是其生長期太長、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密切(幫忙繁衍)也會增加馴化的變因

 

有些大洲上的原生物種就不適合改良,除非是引進其他地方已馴化的包裹

而這邊就會又與大陸軸向相關,歐亞洲是東西向,而美洲、非洲則是南北向

因為東西向的陸軸其緯度相同,氣候較為類似,物種較容易在其他地方生長

而南北向的軸線除了氣候不同,地形也會干擾(當然歐亞洲也會受影響),人類要跨過沙漠或是雨林自然又增加不少難度

像非洲雖然是人類起源地,但有沙漠、雨林、還有赤道上最高的山脈...集三千不幸於一生啊

 

而在動物馴化的方面可能就更為明顯,變作家畜的動物其實非常少,仔細想想在非洲那塊大草原上有多少動物就是無法被馴服

就是因為其發育速率(大象)、個性兇殘(水牛、河馬)、草食動物較為恐慌、社群結構(有層級較容易把人類當作領袖)都是各種原因

這邊也只能說是先天上的不利因素了,想想若是歐洲人來到其他大陸,碰到的是騎著犀牛跟獅子的機動大隊...

美洲也是缺乏馴化動物,而少了獸力犁田以及動物肥料,自然農業發展就會較為困難,又影響到了農業面

 

農業發展起來,人口數量上升,就會較偏向定居,定居後人口密集,婦女的生育間隔也會縮短,因此人口又會繼續往上增加

而一旦人口上升,自然會為了解決問題而產生各種階級社會,而政治階層能控管他人所生產的食物

因此可以將食物拿來給"專家",讓"專家"不用擔心生活而繼續研究文字啦~軍事啦~等等

而若有層級概念,政策可操在一人之手,可集中運用資源跟軍隊上,也能讓人有愛國情操,較願意為"國"捐軀

因此在侵略上就會更有籌碼,而自然那些人數較少的部落就會被消滅

 

而人一多起來,傳染病也隨之發展(小部落一下子就滅團了,病毒發展不起來)

此外由於畜牧業的發產,人類與大量群居動物生活在一起,因此讓人聞風色變的麻疹(牛)、天花(牛)、流感(豬鴨)也就這樣起來

因此在侵略新大陸上,這些傳染病可幫了不少忙

而新世界能夠馴化的動物少(先前提到),自然也沒多少疾病能夠抵抗新世界的人了(天花有爭議)

 

而在文化上,文字自然也是一個重要因子,在有了社會階級後(先前提到),自然會有需求

古代書寫的主要目的就是"作為奴役他人之用",主要是紀錄課徵或是宣導忠君愛國的思想

因此世界目前文字發源地只在肥沃月彎、墨西哥、(以及中國)上有,而正巧這就是糧食生產的發源地

除了作為奴役他人使用,當然在知識傳播上也可以更精確且大量詳實的溝通

當然也有不用文字的帝國(印加),以及當時嚇死人的黃禍匈奴人啦

 

總結來看,其他洲與歐亞州的差異劣勢可整理成

家畜難以馴化、原生植物缺乏多樣性影響了農業與畜牧業的動植物資源,而軸向南北向則影響了傳播與遷徙的速率

農業→人口→病菌、技術發展、政治組織也造成之後的各項差異

 

btw書內有提到鄭和下西洋(1371-1435)跟哥倫布(1451-1506)的差異還滿有趣

鄭和之後沒有繼續是因為政治鬥爭,這其實很常見,但因為中國老早統一(你我都知),但歐洲是分裂的(你我應該也都知道),因此哥倫布也才可以找到贊助,進而有後面的一長串歷史blablabla

 

 

評價4.6/5。嗚嗚嗚至少比21世紀資本論好啃,現在看到差不多九分之四,決定先啃其他書不然書單一直卡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u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