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說這故事太恐怖,卻也沒有人讀到一半就放棄。
日本口碑飆破六十萬冊!致鬱系推理小說女王真梨幸子,創作生涯代表作。

我要幸福!我要變得比所有人都幸福!只要是妨礙我的人,通通去死!

小失望

イヤミス(嫌な気分になるミステリー,獨步翻成致鬱系推理小說)

本書讀起來的不蘇服感並沒有太多,推理部分也偏中弱,是不給線索、到最後天外飛來一筆的設定來製造爆點,因此重新閱覽此書會有幾個小地方值得注意

不過自己對推理並沒有要求很多,所以這部份就算了

 

至於"致鬱"的部分,好像有人也把湊佳苗姊姊歸在這類(我同意),但兩者"黑暗"的方式不一樣

這本殺人鬼藤子的衝動就如字面所言,就是物理上的不快感了,不同湊佳苗主要偏向人心的偏執,手段不是重點

當然藤子本人是也有內心偏執,不過很普通,手段上的不快感明顯的地方在(p.180)處理被害者時是本書最為血腥描寫的地方

就因為如此就說是イヤミス嘛...好啦反正這分類本來就包含得有點多

 

本書手法是利用作者A寫"本文",作者B決定出版並加上B寫的"前言以及後記",來組成

本文敘述藤子原本生活在家境不錯的家庭,但得不到雙親愛,雙親又愛裝闊,之後事業走下坡後家庭便失去了溫暖

連帶著在學校方面也是備受欺凌,導致藤子認為"絕望的餌是希望、夢想,那麼就當個空洞的娃娃就好"

隨後在一次因緣巧合下,欺凌者K被火車裝死,此原因再加上本來就已經破碎的心靈,藤子這個小妹妹就已經開始崩壞歪斜,而價值觀也變得偏差

(p.77) 只要沒人知道,就不算壞事。要等到有人知道才叫「壞事」。

(p.180) 做了壞事,就要被審判,這就是所謂的秩序。

 ps.這邊的壞事、審判,主觀者都是藤子,所以字面上看起來還滿正常,實際上就是個王的意識

 

隨後在藤子的人生中,雖然自己口口聲聲說不想變成自己的媽媽那樣,但造化弄人,又或是心靈早就失去光澤的關係?

藤子自己踏上的道路其實就跟母親一樣,至於結局大家就知道了,成為了殺人鬼,將在她人生道路上阻礙前往幸福的"小障礙"給去除

但其實仔細分析,真正的障礙其實只有最慘的那一個吧,其他受害者多半是藤子自尊心拉不下來就痛下殺手

整本書的脈絡易懂,爆點則安排在後記的部分,讓人有點嗯?跟我原本的猜想不一樣的感受

根據作者/解說的意思,主要是書中劇情與現在社會差異太大,藤子遭遇的事情實在太慘,因此藤子心理扭曲的程度也異於常人

因此書評說"以毒攻毒",因為平常因為勉強自己忍耐而造成的壓力累積,造成內心黑暗

而藤子則是"更為黑暗"的存在,因此會讓讀者認為這樣黑暗是不行的!(希望某某人去死),因此致鬱又治癒。

但是故事性普通,母女相似的道路讓人覺得異常牽強,幼時的遭遇過於悽慘難以帶入

作為休閒讀物...既然是致鬱當然不休閒,接下來只好從推理分析面下手,因此

 

以下有雷,雷到書最後爆點

 

 

更加引發藤子內心扭曲的關鍵在於年幼時的滅門事件,從書中描寫來推論,當時確定已死的只有爸爸

以及門縫後的"那個人",藤子叫了一聲"媽媽?"之後就開始兩人的對峙場面

這邊究竟這聲媽媽是向"不知道在哪裡的媽媽求救"還是"眼前這個媽媽已經變得不是媽媽"

原本我是用後者解(書最後舉出的線索完全推翻了這點),而在更後面段落的白光/白手救援,我則是將之比擬做藤子內心的小小殺人鬼醒了過來

至於為什麼殺人鬼要用白色而非黑色表示,因為我會認為當時那個危急的時候,就算是殺人鬼也是藤子的希望啊

因此我原本是推理"媽媽殺了其他家人,藤子回家後原本也要殺了他,但藤子反抗殺了媽媽而獲救"

因為之後藤子被人問起這件事,他也用"不記得"來解釋啊,我這邊也會用衝擊太大造成記憶錯亂來解釋

後記也有說到這是"彷彿人格",反正就是遇到壓力時會找另一個面具戴上的意思,我覺得也是說得通

因此之後轉學,金絲雀、小坂同學事件,雖然藤子內心有做掙扎,但我還是覺得只是那時帶上的假面具要藤子他壓抑自己內心的殺人鬼而已

 

掰惹為我很喜歡描寫被人掐住且被抬高的場景,不明講可是很有畫面

(p.40) 有東西經過我的脖子,我垮了下來。好像有什麼東西穿過我的鼻子直到頭頂。我看到那個人的鞋子越來越遠。我眨眨眼,想確實看清楚。可是濃濃的睡意把我的眼皮蓋回來,我深深、深深地墜落。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我會掉到哪裡去?底下會是什麼?

 

而後杏乃就不說了,完完全全的悲劇,除了先前提過的最血腥的描述外,不知為何這邊做愛場景也寫得極為露骨

而且仔細想想藤子也才15歲,再加上去求職那邊的描述,真的會讓人覺得藤子應該已經20來歲(不過本來就因為懷孕而休學,這也難免)

而在p.239那邊的拋棄裕也跟提著"一袋垃圾"離開,這裡的隱喻我非常喜歡(應該就是那個小孩吧)

而在此章節中,卻突然爆出當時拉藤子進保險的小野田,其實也是虐兒的媽媽(藤子也有,而且也是在壁櫥裡面...),完全的相同,其實我也不太明白為何要用這種方式

當然也可以用作者A為了出版,而在某些地方做了改寫(作者B只有說本書最後的結局是如此,但沒說明其他部分是否真的完全寫實)

 

此外就是手法的設定問題,我是覺得作者認為處理屍體的方法太過簡單了,一個成人的屍體要完全支解到看不出來這難度也太高(當然或許也只是藤子字面上說說)

再來就是年齡,因為剛好書內有附上年代

1971年,發生藤子家滅門慘案,此時藤子11歲

2003年,藤子死亡

2004.5年,姊姊完成文稿,死亡

2008年,妹妹出書後死亡

而根據妹妹以及記者所留下來的筆記說法,殺人鬼其實是小坂媽媽作為販賣化妝品的業務來殺人,而將小坂初代拉入圈子的就是茂子阿姨

因此整篇爆點著墨在,其實看似想將藤子拉出泥淖的茂子阿姨,其實是為了貪圖保險金、用較為迂迴的方法下的手/刺激引發慘案

同時在1971-2003年間,也提出了記者查到關鍵線索後被殺害的證據,因此我認為作者應該的確是打算把故事走向寫成如此

但,保守估計,假設藤子媽媽生下藤子的時候是16歲,那麼發生滅門案件時是27歲

藤子死亡時是59歲、藤子女兒(妹妹)死亡時是64歲

加上中途殺害記者,筆記沒有做到這點,不知道詳細的時間,不過也不是那麼重要

而作者B(妹妹)懷疑是小坂媽媽跟茂子下的毒手,而這兩位的年齡應該都跟藤子媽媽相似(自己的媽媽跟同學的媽媽跟媽媽的姊妹,怎麼看都是同輩)

而在書最後有報導說妹妹被殺,然後他也有說是去找小坂跟茂子談談...也就是將近70歲的兩位殺了應該25-30歲左右的藤子小孩...?

我他媽的覺得不合理啊...除非是有其他幫兇,可是...

 

所以我還是比較偏向滅門慘案也是藤子自己下的手的解讀方式啊,至於記者方面,也可以用彷彿人格的設定來寫啊,沒記憶就是因為這樣

但這邊就無法解釋之後藤子女兒雙雙遇害是WHY。假使這本書沒有後記的部分,我或許還會更喜歡自己解讀的方式

加了後記雖然有驚喜度,但是就感覺變得很牽強啊~雖然本來的故事設定就很超現實了。

啊還有小坂同學的部分也是如此,不過算是個小伏筆,可以了解為何當時會那樣跟藤子說話

 

 

評價3/5,嗚嗚有點期待太高,所以看得有點不過癮(雖然真的滿短的時間就把他看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u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