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在皇冠書內的廣告DEMO上看到這本,然後沒興趣

接著是有老師跟我說欸~這本他也有買耶,然後就喔~

再來是看到哪邊的排行榜,這本好像滿常出現的

最後是有人跟我說奴喔這本不錯,然後基於之前看《沒有神的所在》感覺也還OK,又買書就是一個衝動所以就連同《危險心靈》一起買了回來

 

這本書選了幾個問題來做回答,當然這些回答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只是侯文詠自己的體悟與理解

但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因此還是值得一看,有些地方你可能不敢苟同,但有些點就是會覺得真的是如此而贊同

(p.28) 收錄在這本書裡面關於問題的回覆,我所寫的,與其說是答案,還不如說是對於自己從那時到現在,到底都學習到了什麼的一個重新檢視。

 

只挑幾個自己比較有想法的章節,有人問"當一個興趣出現時,你怎麼知道他有沒有前途?"

這裡侯文詠是用接球來做例子,一個棒球選手要接到一個球,並不是在腦中立刻將初速、角度、風力、重力等等因素考慮來計算落點

而是在求一打出去後,透過觀察先前學長的經驗,在球飛行的途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猜測落點,最終接到球

(p.69) 相信那個從內心發出的直覺,也相信他們自己一定能夠接到球

 

人們因為不知道興趣有沒有前途,而這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因此常因看不到而恐懼及猶豫

但,我從小好像就喜歡畫圖,好像從小也被常帶去比賽,好像也常得獎,自己好像也喜歡畫圖

可是國小被推去補習後,熱情似乎急速下降,當初的想法好像就是不有趣、很無聊之類的 (素描那類的)

所以之後好像補了一年就不了了之,之後也不知道是自己興趣變了,還是上國中之後課業壓力變重

總之國一那時我還記得我畫了張耶穌誕生還有校內第二還三名,但高中就畫不出什麼狗屁來,之後更不用說

啊,有,我大學修了一堂繪畫創作,我她媽的上的超愉快,雖然我的繪畫技巧還是很糟糕,但那堂課的老師好像比較注重創意以及自我意見表達上面

所以我那堂課真的修得很愉快,三堂課總是待的滿滿的,最後雖然有點膚淺可是成績排名很好,是我大學最好的...(僅次於我輝煌的大一中文)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會放棄畫畫,也不知到底是不是對未來的恐懼還是什麼

至於我的興趣到底是不是畫畫,我也不敢說百分百,總之心中的指針有稍稍為偏向那邊是真的

覺得當初畫畫放棄會不會很可惜,當然多少是有一點,因為現在我憑空也畫不出什麼精美的人物還什麼

當初學的素描應該是也不會忘啦,景觀畫可能就還好一點

 

可是我還是覺得畫畫這前途根本不大啊

我覺得以接球比喻是沒錯,但各個興趣/職業,我覺得他們代表的球是不同的,有些職業(像是工程師),可能就一般的球的大小,可是會有很多球丟出來給你接,雖然搶著跟你接球的人也比較多

而像是美工/藝術類的,我感覺就是他球可能就只剩下高爾夫球跟乒乓球的大小,還說不定每球都是平飛球,而一次丟出來的球也才兩三顆

讓我感覺這邊要出人頭地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所以現在有幾個高中同學我真的覺得是他媽的好厲害,就有能力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吧

又突然想到好像有哪個老師跟我們說,你專精於美工可能贏不了人,專精於機械產業可能也沒有辦法很突出,可是假如你是一個稍微有藝術素養的機械人,那可能就有較大的機會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總之我的個性與看法就是這樣,我八成還是會跟隨整個世界的潮流選個普普通通的職業過完平平凡凡的一生

我好像在國中哪個時段總是對朋友說,我以後志向大概就當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領薪水平凡的過,我還真他媽的沒志氣阿?

已經不是那個國小暑假作業會寫說我以後要當畫家、我的志向會寫當老師之類的愛作夢小孩子了

 

 

另一個章節有提到看文學書到底low不low的問題

侯文詠是認為看書能夠讓我們更容易"有感同身受"的感覺,那麼就會更容易讀懂別人心情,更有"說服力"

或是你要說明一個例子,用"故事"來舉例,那麼說服力又會更高

不過我持相反意見啊,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冷笑),我覺得他有這方面的感觸,可能還是他當醫生/演講者/作家有極大的關係

對我而言閱讀主要還是興趣跟休閒,雖然好像很常聽到台灣閱讀風氣有點糟糕

至於帶給我的優點除了放鬆心情之外,總是有些文句你覺得很美,有些段落覺得說出了你深深認同但說不出來的話

或許或許,對表達與寫作、說服力方面或多或少會有些長進吧

 

(p.180) 大部分時候,人只會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面,我們的內心像是個小小的牢籠。可是當我們被文學作品中的情境吸引,進入了角色內在的情感世界時,我們開始隨著情節高低起伏,喜悅、憤怒、憂傷、歡樂,我們隨著角色的遭遇歡笑、落淚...那時候,那個限制我們的牢籠融化、消失了,我們從自己的內心世界走出來,輕易地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也輕易打開自己的世界讓別人走進來。

 

上面這段話其實我很認同,但我認為應該只有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然後打開的是以『_(某某書)_』為鑰匙的自己的內心的門,這個門就是讀書心得的部分,將自己看完後有什麼感觸/想法/吐槽等等不吐不快的點說出來,同時也欣賞其他人所寫的讀後心得,也渴求其他人對自己的心得有所意見(可惜根本沒多少lol,我玩文字類遊戲心得的回饋還比較多耶哭哭,雖然那的確也是廣義的小說啦~)

因此可能是我自己比較low的關係啦,我閱讀也只是把它當興趣,就像有人常出去玩,我們都得到內心充實,他們看到美好的景觀,我也看到美好的故事

有人會說世界就像一本書啊,多旅行才對,可是我也可以說每本書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啊,不看書只會拘束在自己所看到、所認知的那個世界

只能說兩邊都一樣啦,只是剛好我對於旅行欣賞景觀什麼的,I don't give a ____.

只是看書跟出去玩很可惜的是,要跟人分享的話,前者的難度比後者還要高出不少,這年頭我看連講韓劇都比較好聊

 

然後關於書這方面

我認為逛書店找書的過程其實是相當浪漫的,每本書都是作者最表達出自己觀點與看法的作品,晃書店就像找尋能夠喚起自己內心某處的認同/與感動的那本書、那個作者,有些書看到第一眼就會拿起來結帳,有些則是一直擺在深處,有些則是過了好久、看了好幾次,才突然發現好像緣分到了(好啦多數是逛那麼久結果沒買半本書有點可惜...),非常非常有趣

或有時候自己心態上有了轉變,拿起了自己以前不會想看的書,有時候則是挑了"現在的自己"不會想看的書。

作者為了找到與自己意念相近的讀者,無不在作品的內容、文字、封面、美觀設計上下足了苦心(雖然有些是美編責編的工作)

 

而讀者在有限的金錢與時間下,自然會挑選最與自己契合的作品或是作者,每拿起一本書,從各項有限的資訊中不斷評價書本也評價自己,不斷進行自己內心的對話,思考我到底喜歡不喜歡這本書,到底會是什麼故事,到底會告訴我什麼

 

而且看書很有趣的是能幫我們替同在看一本相同書的人給了一個主觀的評價。當一個人正拿著你喜歡的作者或喜歡的書,你也會自然覺得這個人應該很不錯。若是他拿了一本很糟糕的書卻還津津有味,你大概就只想科科笑了

 

而看完書的心得,同本書上所說"打開自己的世界也輕易地走進別人的世界",閱讀別人的心得,檢視自己遺落的觀點,有可能是第一時間沒有打動自己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另一讀者有所發想或是聯想的意見,從自己、作者、其他讀者的角色再重新對這本書做分析,感覺就像是把這個書所描繪的世界在仔細觀察一遍。

 

唉,好懷念新竹的大學書局,真他媽好逛,一個月大概可以逛1.2次吧,每次都可以泡很久的一段時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當初回到沙鹿只有一間諾貝爾,書量也很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逛起來很不舒服,可能自己已經習慣6年的新竹了吧

現在來到恆春就...哭哭,幸運的是這裡好像還有號稱全台灣最南的書店,可惜就是真的不好逛

所以想想新竹那六年,我博客來會員大概沒什麼折扣,來到這邊,大概又可以慢慢爬升到鑽石會員

但逛網路書店真的是...沒有那種像品味書的感覺了(物理上跟心理上都是),你要的只有隨便翻排行榜/出版日/出版社網頁,然後下單領貨,感覺少了什麼

 

以下其他書的佳句:

(p.43) 驅動我成為一個醫師最重要的動機是成就、榮耀、財富這些外在的價值─為此,所以我關心病人能不能"治癒"。而驅動修女的動機卻來自他所信仰的納在價值─為此,因此他關心的是病人(甚至是所有的人)。因為這樣的差別,當面對一個無法治癒的病人時,我顯然走投無路了。可是對修女來說,無法治癒的病人仍然還是病人。

 

(p.49) 為了得到自己的最大權益,我們總是以競爭為名,理直氣壯地就犧牲了他人的權益。

 

(p.116) 一個接受別人捐款幫助的孩子,並沒有因為從別人那裏得到資源而感到快樂。反過來,讓他擺脫痛苦,給他帶來奮鬥的力量,卻是因為他想要『幫助別人』的承諾。......我們總是把『得到』或是『擁有』當成快樂的唯一根源,並且用這個來衡量自己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卻很少想過,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有極限的。

 

(p.132) 不要看終點,那只是幻象。專注著腳底下的路,那是你現在唯一能擁有的真實。抓住這個真實,一步步踩,你一定可以踩到終點的。

 

(p.161)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把你學到的思維用來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的生命,同時放進現在的生活中,不斷地練習。

 

 

評分4/5,還不錯看哦哦哦哦哦,少數這類型的看得滿開心的,少數這類型的書推薦後我還真的覺得不錯的書科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u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