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出道30年紀念作!
  掀起熱烈爭議,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線!  

  我心裡的可愛寶貝,卻成為別人眼中的駭人怪物。
  如果愛是一種病態,就讓我徹底瘋狂吧……

 

實在是拖太久才看了,自己都覺得對不起他

 

雖然各大書店不知道為什麼都歸類在推理/懸疑類,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

東野也真的是滿滿的理工味,或是剛好台灣最近代理的幾本都有點這個味道

拉普拉斯的魔女、平行世界戀愛故事,這本也不免俗的有許多敘述是關於科技醫療上

 

以下有劇情洩漏

 

本書主題圍繞在腦死這個議題上,而常被誤解的點就是腦死跟植物人是不一樣的

植物人仍可維持自主呼吸,對刺激仍有反應,而腦死則否,腦波完全沒有反應

 

書中提到,一般最普遍對死亡認知採心臟停止,但隨著科技進步,判別死亡的標準多少也有些改變

書中瑞穗小女孩因溺水造成大腦嚴重受損,醫生判定"有極大可能為腦死"

但因日本法律的關係,要判定是否腦死,家屬要先同意接受器官捐贈,才會進行腦死判定。

這類的價值觀衝突貫穿了整本書,究竟這個狀態的女兒究竟是死還是生?

你要說她死,他的確腦死,你要說她活,她身體機能仍藉著科技持續生長

原先夫妻倆都決定要捐贈器官遺愛人家,但因為最終感受到女兒的小手動了一下,決定放棄進行腦死判定

 

而畢竟是故事,為了加強以及延伸上述的衝突對立,書中利用大量科技來延長瑞穗的身體情況

舉例來說,原先應該用插管進行呼吸,故事中則利用了科技刺激,讓瑞穗不透過大腦/腦幹進行自主呼吸

為了不讓瑞穗的肌肉萎縮,也利用高科技磁力刺激來讓手腳能夠運動

故事進行至此,讀者心態大略已從"天下父母心,雖然知道腦死但仍無法接受這個死亡"

慢慢轉變成"這樣真的好嗎?感覺瑞穗這樣被『操控』感覺挺詭異的"

心中那個天秤也慢慢偏向了另外一邊

 

而東野為了再強化這個對立,在故事中段加入了一小段另外一位小孩的故事

因為小孩需要等待移植,但因在日本這種概念並不普及,因此需要到美國等待,這是一比很大的開銷

原因是日本因需要移植轉到美國尋求移植的人,情況自然比美國當地人還要嚴重,或是說嚴重的情況的病人數量較高

因此在移植器官數量固定的情況下,自然壓縮到美國本地人的權益,也自然會引發美國人的不滿

而美國政府(還是醫療方)為了降低這種反對聲浪,就讓外國人得要付額外一比大量的保證金

因此書到中末段,價值端又稍微更偏向了"還是讓瑞穗早點解脫吧",尤其是那位小妹妹在還沒有等到器官就已經先離世了

 

但東野也真是滿厲害,知道這對立議題其實雙方都有各自立場,非常容易衝突

因此利用瘋狂媽媽這個角色來製造衝突,假如我現在把這把刀刺向我的女兒,我是否有犯殺人罪?

若我殺人,則代表我女兒在這個時間點上是活著的

 

而且有注意到這個用詞"瘋狂"的母親,想必讀者剛看到這位媽媽要拿菜刀時都在想"果然這媽媽真的瘋了"

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我們不是都在勸那位媽媽說,你女兒早就死了,趕快讓他解脫嗎?為什麼現在又要這樣阻止我

雖然仔細想想,拿刀對屍體作有的沒的也是有點奇怪

 

不過終究解鈴還須繫鈴人,原先以為東野怎麼也會灑狗血讓瑞穗發生奇蹟,原來只是自己的幻覺

女兒跟媽媽說再見,不過說是幻覺也有點不足,畢竟在夢到瑞穗後,瑞穗身體機能就持續惡化

不過現實中,好像也聽過不少類似的經驗,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能解釋的事情吧

 

故事末章不免俗的走了日劇溫馨流,接受女兒死亡的母親決定器官捐贈,而接受器官的男孩正巧也是先前碰巧碰過的那位

自己也挺喜歡最後醫生對爸爸說:你要是認為死亡要用心臟判定來決定,那麼你女兒仍在這個世上某處活著

啊,雖然狗血但也很溫馨啊,這醫生也真會說話啊(?)

 

整體來說,雖然沒有什麼大劇情轉折,也沒有什麼真相扭轉懸疑事件

但圍繞在腦死這個議題上還是滿厲害的,也寫出了一個不錯的故事做包裝

評價大概4.5/5吧!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u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